最近與公司同事之間聊到亞洲與美國辦公室文化的不同,他提到一個真實的小故事。
在台灣的一家建築事務所,當藝術總監在經過會議室時,聽見一名經理在大罵一個小設計師,小設計師被罵得抬不起頭來。大致原因是經理要求小設計師提供三個設計提案,不知怎的,小設計師提出了四五個設計提案。經理覺得時間都浪費掉了,就把小設計師罵到臭頭。藝術總監遠遠看著,心裡想著待會兒是否該去安慰那個被罵的小設計師,免得小設計師心裡不舒服。沒想到過半天,看到小設計師像個沒事人兒一般悠晃過去。藝術總監他不禁感嘆現在年輕人心裡素質都還蠻耐的。
說完之後,同事還說沒想到當下年輕人還行。我反問說,那個藝術總監才有問題吧? 他為什麼覺得需要去安慰小設計師? 個人做事個人當,做錯被罵是能接受的,為什麼會需要上級來安撫? 同事很奇怪得問,難道不行嗎? 為了辦公室的氣氛,安撫受傷的同事是上級應當做的事阿! 我說那才奇怪阿,又不是那個藝術總監去罵的,他沒有道理去安撫,這小設計師不會覺得莫名其妙嗎?
當然這場爭論是沒有結果的,我們都不是當事人。同事最後拋了一句:這在亞洲是很普遍的情形。 讓我覺得真是亞洲年輕人的悲哀,在職場上,無論出身學歷都是個人論,在學校家裡如何天之驕子,在公司也是一個個體,做對做錯該自個兒負責。以我看來,這名藝術總監就是把小設計師當成小孩看,預設立場是小設計師心理承受不了職場的壓力,他才會覺得需要去安撫,以維持公司安定為名,避免內部出事,這應當算是一種職場歧視。
亞洲年輕人是否為草莓族,這外號是誰取的? 是不是那些自以為是大人的職業老鳥的職場歧視造成的? 就像父母覺得孩子永遠是長不大,需要保護照顧一般。在職業老鳥保護過頭之後,等到要交棒之時,才在嫌年輕人啥都不懂。在美國的職場,高升或是停滯大多是你個人的表現,不好就被革掉,好就被上級往上拔,這都是職場的冷酷,當然撇開靠關係的不談。年輕人玩得起,卻是老鳥無法體驗的境界,這就是亞洲職場文化的悲哀。
同理,有些高位者在不知不覺中歧視著女性,如果今天那個小設計師是個女生,搞不好藝術總監心裡會更擔心更覺得該去安慰。不過這在美國的話,藝術總監可能就會被告性騷擾或是讓人覺得他另有企圖。而我個人對在公司被氣哭或是罵哭的女生嗤之以鼻,要出來混就不要怕死,要在職場上與男性一爭平等,就不要假惺惺得裝弱者,這不會引來同情只會被人看不起。哭能解決問題嗎? 要哭就回家或是去車上哭,不要給人看見,就是這些在辦公室哭的女性,才會讓男人覺得女性是弱者並歧視女性。也許亞州普遍的大男人心態也是愛裝弱者的女人自己造成的。切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