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接了一件台灣人住家室內設計的案子, 發現自己美國化得很嚴重, 不但一切作法照老美的方式,還把英文直接翻譯成中文, 雖然有去估狗台灣室內設計的詞語來對照, 但是要把兩種搞成一種實在是很難處理, 我又不太懂這些術語的中文要怎麼說, 材料之間的差異又怎麼能只靠翻譯就解釋得清楚呢? 幸好客人沒有在我翻譯得很兩光的文件上挑剔, 不然我要翻譯我自己的文件還有建商的估價單, 弄得亂七八糟也太難看了.
不過很奇怪的一點, 台灣人好像看室內設計的帳單跟老美不一樣, 如果設計費用與建商費用分開來開單, 就會覺得設計費用很高, 但是如果兩樣加在一起開一張總價單, 卻會覺得還好. 不知道這是甚麼道理, 也許是一旦看到了設計費用的單價, 自然會覺得設計哪需要這麼多錢, 不如把錢花在材料上比較划算. 這樣的心理也沒錯啦! 畢竟錢是辛苦賺來的, 不是路上隨便撿到的. 不過站在專業的角度來看, 就會覺得不被尊重, 畢竟設計上也是要靠頭腦以及經驗, 不管費用收多少, 客人所得到的是量身訂定的設計還有專業的服務, 這可不是小費之類的東西就可以打發的呀! 再說設計一旦涉及到空間調整或搭配美學, 這完全得是靠經驗與能力, 不然請客人去抄雜誌就好啦! 為什麼還會需要室內設計師的意見呢? 如果說只是要個參考的話, 連律師都要收費, 為什麼同樣是專業領域的室內設計就要免錢哩?
同樣難做的還有建商, 丈量了估價了也依客人的要求打了折, 卻不一定能拿到案子, 工好收費貴的在經濟不好時常常會被工不好收費便宜的搶走. 一分錢一分貨, 除非真正懂得監工的人才能省到錢, 一般不是很懂建築建材的人, 我良心得建議選擇好品質的建商, 這樣會省時省心很多. 不然家只有一個, 一旦有了工程上的瑕疵, 天天看到都會煩.